close

  改革這一年
  王子約 陳曉晨
  如果要為2013年的中國經濟大局找一個關鍵詞,“改革”可謂當之無愧。李克強總理“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港式飲茶”的豪言仍在耳邊,過去一年,中國的改革已在新的階段上深刻開啟。   
  據官方媒體報道,在去年一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改革”竹北買屋一詞總計出現了191次,在有效詞彙的出現頻率中排名第一。這39次常務會議(截至2月26日)所討論過的100個左右的議題中,涉及“改革”的議題數量同樣排在首位。
  3個多月前,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在15個領域提出威剛固態硬碟60項任務,涉及330多項較大改革舉措,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
  據《第一財經日報》統計,過去一年,本屆政府至少在行政審批改革、營改增、利率市場化等31個方面推出具固態硬碟優點體改革措施,這意味著,全會60項改革目標啟動實施過半。
  在改革的大幕下,簡政放權、創新宏觀調控、聚焦民生的大政方針,在穩住宏永慶房屋觀大局的同時,為國民經濟註入蓬勃的新生活力;放眼國際,在“高鐵外交”、“裝備外交”的烘托下,高瞻遠矚、營造和平氛圍的外交新風格正日益成熟。
  簡政放權成“抓手”
  在千頭萬緒的改革議程中,簡政放權作為本屆政府的主要工作抓手和改革當頭炮表現得尤為亮眼。新一屆政府成立之初,國務院各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1700餘項。李克強總理承諾,本屆政府至少要取消和下放其中的1/3,即567項。
  本報記者梳理,履新後的第一年,本屆政府召開的39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與政府職能轉變有關的議題至少出現了15次。從具體項目上看,去年3月至今年2月,國務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項目已達362項。
  這些以“削權”為主旨的改革,換來的是市場的大大鬆綁和社會活力的充分釋放。國家工商總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各類企業登記數同比增長27.63%,其中民營、個體企業增長29.98%,民間投資比重上升到63%。   
  有媒體發表評論認為,2013年,以“簡政放權”為核心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源源不斷釋放的“紅利”,是中國經濟的重要驅動力。一位政府人士對此也持相同觀點:“簡政放權本身就是宏觀調控的重大措施。行政審批事項的取消下放還在一步一步推進,這對市場預期的改變非常重要。改革是一個長期見效的過程,不僅會影響當前,也會影響長遠的市場信心。”
  “上下限”創新調控思路
  如果說簡政放權是當頭炮,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則是過去一年政府工作的又一個亮點。
  中國經濟在去年一、二季度曾出現明顯下滑,在境外機構紛紛唱空中國經濟之時,李克強在廣西經濟座談會上明確表示,使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要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此後,在2013年年中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提出了宏觀調控的“上限”與“下限”的概念。他指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範通貨膨脹。
  “合理區間論”提出兩個月後,中國經濟開始表現出明顯的回暖跡象,研究機構也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事後分析,“上下限管理”和“合理區間”的說法,對提振市場信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10月21日,李克強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經濟形勢報告時,再次拓展了對“合理區間”的表述。他說:“我們要引導市場預期,確定合理區間,下限是經濟增速不低於7.5%左右,上限是CPI不超過3.5%左右……在這個區間內,盡可能釋放改革的最大紅利。”
  確定“下限”和“上限”的合理區間,實質上是在把控中國經濟的平衡,從長遠角度實施宏觀調控。只有平衡的發展,中國經濟才是健康的、可持續的發展。在把握這個平衡的前提下,通過改革去激發市場活力,從而走上一個良性循環。
  事實證明,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是正確有效的。即使面對內外重疊的困境,中國還是圓滿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改革貴在行動
  在改革藍圖指引下,新一屆政府在行動力上更為果敢和堅決。
  人民網梳理了過去一年39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提及市場化改革的有13次,積極財政政策3次,金融改革4次。
  39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既有簡政放權的連續動作,更有很多都是圍繞改革工商登記制度、營改增擴圍、民間投資效果評估等執行問題展開的推進措施。
  去年7月,國務院發文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營運市場;同月,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得到推進。10月,註冊資本等級制度改革開啟,放寬市場主體準入。12月決定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
  這些決策將改革推向深入,在很多社會期待已久的領域進一步突破。
  在金融領域,改革更是超出人們的預期。利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在上海自貿區的試點中穩健推進,突破不斷。
  其他各項金融改革也層出不窮:2013年7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公佈《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8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盤活貨幣存量;9月6日,國債期貨交易在時隔18年之後重 啟;10月8日,併購重組分道制審核開始實施;11月30日,證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
  構築民生“安全網”
  李克強總理提出,要通過努力,健全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網”,減輕群眾後顧之憂,把居民的消費潛力釋放出來,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持久的拉動力量。
  回顧剛剛過去的2013年,新一屆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堅持民生優先的理念更加成熟,全力保障民生改善的措施更加有力,多項民生領域改革相繼破冰。
  2013年2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於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福建、河南、江蘇、四川、陝西等省相繼出台細則。
  2013年12月,公安部提出戶籍改革時間表: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鄉統一、以人為本、科學高效、規範有序的新型戶籍制度。
  2014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部署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此外,保障房建設和棚戶改造也在去年取得巨大成果。
  營造和平外交氛圍
  一年來,中國在外交上明確展現出了新的思路,特點鮮明。
  在工作重點上,黨中央、國務院將對周邊地區的和平睦鄰外交視為重中之重。早在新一屆政府伊始,習近平主席就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了要建設“命運共同體”,核心就是周邊外交。這一年,國家領導人出訪了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泰國、文萊等周邊國家,其中與俄羅斯和印度領導人達成了年內互訪。2013年年底,還歷史性地召開了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把周邊外交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
  在地緣方向上,新一屆政府特別強調“向西開放”,提出了被稱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長期以來,無論是在安全上還是經濟上,我國外交都是以面向太平洋、向東為主要方向。
  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中國開始加速調整外交的地緣平衡。“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立,實際上是要把中國對外經濟合作向歐亞大陸腹地伸展,並打通從陸上通向中亞和中東能源產地的通道。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則是打造從東南亞、南亞延伸到中東乃至東非的經貿和能源合作的通道。這一年裡,李克強對“一帶一路”輻射範圍內的越南、泰國、文萊、印度、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羅馬尼亞等進行了訪問。中國已經開始或將要在巴基斯坦、斯裡蘭卡和坦桑尼亞等國開展一系列港口建設、貨運倉儲和特別經濟區的合作。
  在務實合作上,新一屆政府加強了外交的實效性,尤其體現在“高鐵外交”、“裝備外交”上。國家領導人通過訪問歐洲國家和東南亞國家,將中國的高鐵和優勢裝備推向了全世界,全面提升了“中國製造”的品質。
  目前,中國正在與東南亞、南亞、中亞乃至中東歐國家開展合作或洽談,未來將有望建設一個連接中國與周邊乃至橫穿亞歐大陸的交通網。在這一過程中,國家領導人親力親為,起到了重大作用。在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上,中國與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領導人共同宣佈,就匈塞引進中國高鐵技術和裝備達成共識。在李克強訪問泰國期間,就中泰高鐵合作達成了共識。在2013年底於北京舉行的第七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期間,中國與泰國、老撾簽署協議,將修建中老泰高速鐵路,此外還和保加利亞等東歐四國簽訂了合作意向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q56oqcv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